跳到主要內容區

專任:李瑞花副教授

李瑞花副教授
最後更新日期 : 2024-02-21

姓名

李瑞花

職稱

副教授

電話

+886-6-2757575 ext. 58312

E-mail

shanhua@mail.ncku.edu.tw

研究專長

植物生理學、細胞學、分子生物學

 

leaf

學歷

1993 – 1997

    博士.倫敦大學英國生物科學系

1987 – 1991

    碩士.巴斯大學英國生物學院園藝系

 

leaf

經歷

2018 – present

   副教授.國立成功大學熱帶植物科學研究所

2010 – 2018

  助理教授.國立成功大學熱帶植物科學研究所

2007 – 2010

專案助理教授.國立成功大學熱帶植物科學研究所

 

leaf

 

研究方向:葉綠體瓦解機制、植物逆境生理

圖1-1圖1-2

 

I. 葉綠體膜系統瓦解

  葉綠體內類膜系統的3D結構錯綜複雜,類囊膜的成分組成及結構穩定性,不只提供光合作用胞器複合體結構所需的物理環境,控制物質進出類囊體腔及葉綠體基質,並形成質子電化學梯度,直接影響光合作用效率,也對葉片的凋零發生扮演決定性的因素,探討葉綠體內膜瓦解機制及受生長發育和環境因素的分子調控機制,可運用於改良經濟作物保鮮及抵抗環境逆境能力。

 

 

圖2

 

II. 經濟作物抵抗熱逆境機制

  經濟作物如番茄及十字花科作物為冷季作物,對氣候熱逆境非常敏感,高溫逆境影響植物發育,造成在高溫下無法正常開花結果,影響作物品質及產量。因此能培育出抗熱優良作物品系為重要經濟議題,本研究利用genome resequencing、RNAseq、分子生物及細胞學及高通量表現型分析等技術,探討高溫環境下生殖器官抵抗熱逆境的生理及分子機制,並運用於抗熱分子育種,改善番茄無法在高溫逆境環境下無法正常生長發育、授粉及結果的生理瓶頸。

 

 

圖3

 

 

III. 在環境逆境下植物共生微生物體扮演腳色

  植物共生微生物為植物衍生的第二基因體,因此微生物的多樣性對植物生長發育,抵抗生物及非生物逆境扮演很重要角色,利用總基因體及總基因表現體等先進研究技術探討植物、微生物及環境相互作用下對植物生長發育及抵抗抗環境逆境機制,發展Symbiont-based作物生產方式。

 

 

 

 

綠葉框

榮譽獎項

  • 近五年發表期刊論文5篇IF總點數22.066,每篇平均4.4以上,
  • 並參與亞蔬-世界蔬菜中心Innovations Fund 及中央研究院臺灣重要核心種原計畫-番茄計畫

 

leaf

代表著作

a. 

Lee et al. (2009) Alkaline -galactosidase degrades thylakoid membranes in the chloroplast during rice leaf senescence. New Phytologist 184: 596–606 (First and corresponding author).
 

b. 

Huang et al. (2014) Deciphering the orchid root fungal microbiome in cultivated Phalaenopsis by pyrrosequencing with multiple markers. Fungal Diversity 66: 77-88 (Equal corresponding author).
 

c.

Huang et al. (2016) Integrating early transcriptomic responses to rhizotoxins in rice (Oryza sativa. L.) reveals key regulators and a potential early biomarker of cadmium toxicity. Front. Plant Sci. 8:1432 (Equal first author).

 

L1期刊與研討會論文

 

L1科技部計畫

 

瀏覽數: